華西壩文化叢書“上新”作家譚楷推出《華西壩的鐘聲》
位于成都的華西壩,作為中國近現代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不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鎮,而且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和現代醫學的起源地之一,也一直是作家書寫的重要對象。日前,“講述華西人繼往開來的故事”——《華西壩的鐘聲》閱讀分享會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華西苑舉行。
講述華西壩的歷史和人物
《華西壩的鐘聲》作為“華西壩文化”叢書中的一部,出自在華西壩長大的作家譚楷之手,繼《楓落華西壩》《你們是最美的天使》《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之后,這是他創作的第四部關于華西壩的紀實文學作品。其中《楓落華西壩》曾入選2017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在《華西壩的鐘聲》中,譚楷講述了多位或生于華西壩,或長于華西壩,或學于華西壩,或奉獻于華西壩的英雄和專家精彩的人生故事,他們或于烽火戰亂的歲月中拋頭顱灑熱血,或于和平年代為國家的發展傾盡全力……他們的人生經歷和獨特奉獻,是一份份珍貴的華西壩人文史料和一個個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感人故事。
近年來,天地出版社已先后推出了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展現華西壩深厚文化底蘊及時代精神的“華西壩文化”叢書第一輯、第二輯。第二輯的作品分別有《華西有所加拿大學?!贰吨尾【热恕贰陡鹁S漢在華西》等。
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漆秋香說,在提倡“文化強國、文化興國”的今天,鉤沉歷史,深挖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通過搶救挖掘、整理研究華西壩文化,深挖其精神內涵,既有利于彰顯對內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作品獲得讀者認同和喜愛
在分享會上,“中國公共學衛生之父”陳志潛之女陳芙君等人感謝譚楷在《華西壩的鐘聲》中所講述的父輩故事,以及深挖父輩們歷經歲月塵封的感人故事細節。華西醫院肝膽胰外科教授、“柳葉刀詩人”何生還現場朗誦了自己的詩歌,對譚楷創作《華西壩的鐘聲》的過程和出版的意義進行了高度總結,表達了華西壩子弟對這部作品的認同和喜愛。
譚楷是一位勤勉、高產的作家,他在大熊貓、科幻、華西壩三個領域內均取得不俗的成績,令人贊嘆。他分享了創作這部作品的點滴經歷,講述了他在資料收集、整理和采訪過程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以及寫作這本書時發乎內心、流瀉于筆端的熾熱情懷。他說華西壩的故事是講不完的,寫作《華西壩的鐘聲》的過程只是一次收集歷史碎片后的文字拼接、只是一通開場鑼鼓,希望有更多的人來講更精彩、更動人的華西壩故事。